热诚欢迎在四川的山东籍人士积极报名、踊跃入会,共谋发展大计,共创辉煌事业! 在线咨询 | 联系我们
首页 | 关于商会 | 商会公告 | 商会动态 | 鲁商风采 | 企业动态 | 会员企业 | 政策法规 | 资料下载 | 商会会刊 | 项目招商 | 联系我们
 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齐鲁文化 >
全真道为何兴盛于山东?齐鲁文化吸引王重阳传道
编辑:admin  来源:齐鲁晚报  日期: 2013-11-06 10:44

 

 

  随着当年金庸的武侠小说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神雕侠侣》风靡海内外,王重阳与“全真七子”几乎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但大家知道吗,“全真七子”都是山东人,全真道就创立于我们山东的昆嵛山,而且齐鲁文化在全真道创立过程中产生过重要作用。那王重阳是陕西人,他为何要东迈山东传道呢?上周六由本报与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大众讲坛上,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、全真道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先生的讲座为我们做了详解——

  赵卫东

  齐鲁文化吸引王重阳

  东迈山东传道

  王重阳,原名中孚,字允卿,入道后改名嚞,字知明,号重阳子。于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。因家财被劫、仕途受挫以及对生死的感悟等原因,47岁时开始在陕西终南山一带修道与传教。金大定七年(1167)四月,离开终南山东迈山东传道,于山东昆嵛山创立全真道。终南山距离昆嵛山有几千里之遥,他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?原因有很多,但今天在我们看来,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齐鲁文化中以下因素对他的吸引。

 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仙信仰极为浓厚的地区。战国时就盛传渤海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仙山,山上有仙人和令人长生不老的仙药。这些美丽的传说,吸引着历代帝王至齐地寻仙求药。齐威王、齐宣王以及燕昭王,就曾听信宋毋忌、正伯侨、充尚、羡门高等燕齐方士的游说,派人入海寻仙。秦始皇时的燕齐方士徐福、韩众、侯公、石生、卢生等,曾谎称见过仙人,到过仙山,并游说秦始皇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寻仙活动。汉武帝崇信燕齐方士李少君、谬忌、少翁、栾大、公孙卿等,让他们至齐地为自己寻找仙药。

  除了悠久的神仙信仰,山东还具有浓厚的道教氛围。按照通常的看法,道教产生具有三个主要的文化渊源,即神仙方术、鬼神崇拜与黄老道家。而这三个方面都与齐文化具有直接的关联。作为道教前身的方仙道,其主要活动区域便在鲁南苏北一带,而且第一部道经《太平经》的早期流传亦在这一区域。另外,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,齐鲁文化由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形态组成,这充分显示了齐鲁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征。早在先秦时期,“诸子百家”中的儒、墨、法、兵等多产生或孕育、成熟于齐鲁大地,齐国“稷下学宫”更是战国时期“百家争鸣”的中心。汉代以后,齐鲁文化的这一特征又主要体现在儒、释、道三教的相互吸收、相互融和与和谐并存上,三教在齐鲁大地都有很好的发展。全真道发祥地昆嵛山本身就是一个儒、释、道三教并存共荣的典范,儒家的书院、佛教的寺庙、道教的宫观在这里和谐相处、相得益彰。这样的文化环境,比较容易接受提倡“三教合一”的全真道。


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真正发祥地

  对于全真道的产生地,学界目前主要有陕西终南山与山东昆嵛山两种观点。按照宗教学理论,一般说来,一种宗教之所以成其为宗教,必须要具备三个要素,即教主、教义与教众。以此为标准,让我们来衡量一下,全真道是在陕西终南山,还是在山东昆嵛山,具备了这三个要素。

  在以上三个要素中,教主与教众是不可分的,教主是教众的教主,没有教众就不可能有教主。而且成为教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众多的教众,只有少数信徒不可能称为教主。王重阳是陕西人,这一点不容怀疑。但王重阳是陕西人,并不意味着他在陕西时就已经成了教主。王重阳在陕西只结交了和德瑾与李灵阳两个道友,只收取了史处厚与严处常两位弟子,总共算起来也不过有四个信徒,当然不能称为教主。王重阳到了山东以后,收取“全真七子”,建立“三州五会”,既吸收了一大批教门精英,又拥有了近万名信众,这时他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主。

  教义是一种宗教的基本理论。全真道的基本理论有四个,即“三教合一”、“性命双修”、“功行双全”与“全真而仙”。王重阳在陕西对于以上理论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,但当时还不成熟,也没有明确提出来。到了山东以后,在教授弟子与传教过程中,以上理论逐步成熟,并正式提了出来。比如,王重阳在教授“全真七子”时,以儒家的《孝经》,道家的《道德经》、《清静经》和佛家的《心经》为主要经典,表现出了其主张“三教合一”的致思趋向;后来又在为“三州五会”命名时,前面皆冠以“三教”二字,称之为“三教七宝会”、“三教金莲会”、“三教三光会”、“三教玉华会”和“三教平等会”,才真正明确打出了“三教合一”的口号。又如,王重阳关于“功行双全”的思想得自《晋真人语录》,但他在《玉花社疏》中第一次提出真功真行,这当然是在建立了“三教玉华会”以后的事。再如,王重阳第一次打出“全真”的旗号是在遇见马钰之后,马钰把他延请至家中供养,并建道庵供其居住,在题写庵名时,王重阳名之曰“全真”。以上说明,有关全真教义的这四个方面,都是王重阳到山东后才提出来的。况且,全真教义也并不是王重阳一个人建立起来的,它实际上是由王重阳提出了一个雏形,后来由全真七子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。

  因此,我们可以说,全真道的教主、教义与教众三个要素,是王重阳到了山东以后才真正完善起来的,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,山东昆嵛山才是全真道的真正发祥地。


早期全真高道多在

  山东出生或修道

  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(1167)七月至山东传道,九年(1169)十月离开山东,第二年(1170)正月仙逝于开封,其传道时间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两年半。王重阳仙逝时,全真道还处于初创时期,尚未得到金廷的承认,其传播的范围也极为有限。因此,真正把全真道推向全国、促使全真道达到鼎盛的是全真七子及其弟子们,而他们大多数或是山东人或在山东修过道,都受到过齐鲁文化的熏陶。

  首先,全真七子都是山东人,马钰、谭处端、孙不二、王处一、郝大通是牟平人,丘处机是栖霞人,刘处玄是莱州人。王重阳仙逝后,全真道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艰苦时期,全真七子继承王重阳的遗志,坚持不懈在各地传播全真道。金大定二十七年(1187),全真七子的事迹上达金廷,金世宗征召王处一,又于第二年征召丘处机,使全真道成为被金廷承认的合法宗教。全真七子的积极弘道与传教,不仅使全真道合法化,而且还为将来全真道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其次,跟随丘处机西行觐见的十八弟子多为山东人。在全真道教史上,真正把全真道推向鼎盛的是丘处机。元太祖十五年(1220)正月,丘处机以73岁高龄西行觐见成吉思汗,劝其寡欲止杀,深受成吉思汗的器重,授予其诸多特权。东归以后,丘处机及其弟子们利用这些特权积极弘道传教,促使全真道于元初达到鼎盛。

  西行觐见时,丘处机从山东精心挑选了十八位得意弟子随行,即赵道坚、宋道安、尹志平、孙志坚、夏志诚、宋德方、王志明、于志可、张志素、鞠志圆、李志常、郑志修、张志远、孟志稳、綦志清、何志清、杨志静、潘志冲等。以上十八位弟子在元初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册封,成为促使全真道走向鼎盛的著名高道。在这十八人中,除七位籍贯不明外,尹志平、夏志诚、宋德方等九位为山东人,而且随行前当时他们都在山东修道。


全真道早期重要宫观多分布于山东

  王重阳之后的六任掌教皆为山东人。全真掌教是全真道领袖,一般由德才兼备的全真高道担任,他们为全真道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。从王重阳开始,全真道共有十九任、十七位掌教(常志清、苗道一曾两次担任掌教),在这十七位掌教中,王重阳之后的六任掌教都是山东人,即马钰、谭处端、刘处玄、丘处机、尹志平、李志常。在他们掌教时,全真道正处于上升时期,他们为全真道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。可以这么说,若没有他们,就不会有全真道在元初的鼎盛,更不会有全真道的今天。

  全真道的修持方式前后有所变化。初创时期,虽然王重阳一直提倡住庵,但全真道的修持方式仍然以游方苦行为主,即使住庵,也一直遵循王重阳所规定的“茅庵不过三间,道伴不过三人”的原则。然而,随着全真道的不断发展,出家信众越来越多,以往的修持方式不仅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,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,已经成为了全真道进一步发展的阻碍。在这种情况下,由刘处玄开其端,马钰、王处一、丘处机等一改过去的传统,开始建造规模宏大的道观。

  金大定二十一年(1181),刘处玄由洛阳回到山东莱州,以故居为基建造了规模宏大、气势雄伟的武官观,开全真道大建琳宇之先河;金承安二年(1197),金章宗在召见刘处玄时又赐给他灵虚、太微、龙翔、集仙、妙真五个观额,其中灵虚观即原来的武官观,而其他四个道观也都在今天莱州附近。第二年,马钰东归山东宁海,先后于昆嵛山紫金峰建立起了契遇庵、东华宫等道观。金明昌二年(1191),丘处机由陕西终南山回到山东栖霞,同样以故居为基建造了滨都观,即后来的太虚宫;后来,又于金泰和六年(1206)重修神清宫与玄都宫。金承安二年(1197),借金章宗征召王处一的机会,王处一的弟子为其扩建了圣水玉虚观。

  全真道修持方式由游方苦行转变为住观修持,为后来全真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。金元之际,因成吉思汗授予全真道诸多特权,全真道一时之间成为亡金知识分子的避难所,大量的亡金遗民遁入全真道以求免灾避祸,这不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,而且也壮大了全真道的队伍。但是,假若不是因为马钰、刘处玄、丘处机、王处一等首开风气之先,在山东建造了一批大规模的宫观,并随着全真道的传播,把这一模式逐步推广到全国,全真道不可能容纳如此多的人入道,更不可能拯救这么多人的生命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,马钰等在山东所建造的这些宫观,在全真道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
  以上四个方面证明:若没有齐鲁文化,就不可能有全真道的创立;若没有齐鲁文化,也不可能有全真道的发展与兴盛。齐鲁文化在全真道的创立、发展与兴盛中产生了重要作用。


字体: 【 字体颜色: 关闭
 ◆ 相关文章
  关于商会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
版权所有 四川省山东商会 SHANDONG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ICHUAN http://www.scsdcoc.com 蜀ICP备07500240号-2
地址:成都市双流区黄河中路二段388号A12栋4楼 邮编:610042 电话:028-85531152 传真:028-85531152 E-mail:sdshcbz@126.com Power by DedeCms